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3:39    次浏览
孩子不听话,是你的话不好听!有个叫李琳的孩子,小学期间成绩特别好,到了中学却跟老师发生了矛盾愤然退学,退学在家的李琳天天对着父母,父母想帮助她找一家私立中学,她不肯也不愿交流。时间久了与其父母也产生了矛盾,父母很是伤心,痛斥李琳不懂事。难道都是孩子的错吗? 与孩子谈不来的家长,自身就存在着性格缺陷,大都说不出孩子的优点,对孩子的缺点却能娓娓道来。殊不知,家长会说话,才能与孩子谈得来。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讲究技巧,让孩子做同样一件事,不同的沟通方式会造成不同的结果,有的说话方式孩子能接受,有的会让孩子犹豫不决,有的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,关键就看家长的说话水平了。 家长说话是一门学问,说得好能让孩子改掉坏习惯,产生好心情;说不好会让孩子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思想,孩子们需要的更多是表扬与鼓励,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肯定,增强了自信,自然愿意与家长沟通交流。 孩子最不喜欢的沟通方式1.唠叨式,“你怎么还不写作业?”“别看电视了,快写作业!”“作业写完了吗?”,慢慢的,一听到家长唠叨,孩子就烦。2.数落式,孩子总是不停的被语言轰炸:“怎么这么不听话”“又弄了一地的玩具”“你就知道给我找麻烦!”。3.打骂式,打骂孩子的家长虽然少数,但是这样的后果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大影响。4.许诺式,许诺孩子学会什么就奖励什么,这样谈条件许诺的方式,会让孩子做任何事都要讲条件。 良好的沟通要从家长做起,这几方面千万要注意1和孩子沟通前,先悦纳和孩子交流时,先尝试接纳孩子此时的情绪,再把要说的说出来,比如孩子成绩不好时,不要责骂,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,“爸爸知道你很想考好”“你下次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”这样说话孩子才会分析自己没考好的原因。2不同的话分开说关心的话简单说;知心的话含情说;忧心的话变通说;极端的话不能说。3先听后说孩子出现问题时,多倾听问题孩子往往出现在问题家庭,孩子和家长一样,都喜欢和愿意聆听的人做朋友,家长愿意听,孩子才愿意说。聆听是沟通的前提,尊重的体现,是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。善于倾听,习惯倾听做孩子的朋友,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把心里话告诉家长,有什么憋在心里的问题才会向家长倾诉。 家长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是培养出来的,家长应该多夸奖孩子,让孩子每一点进步都得承认与鼓励,孩子就会在每次一鼓励中变得更有成就感。 常常受到表扬与夸奖的孩子,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会比较强。长期得不到正面评价的孩子,情感缺失,挫折感强,长而久之,会形成一些自卑、脱离社会、无人际交往的人格缺陷。家长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,想让孩子听话,从“把自己的话变好听”做起吧!孩子不听话,都是你教的有一次挤公交车的时候,碰到一对父母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。小孩子的手里拿着一个吹泡泡的长管子坐在妈妈的怀里,里面的泡泡水全都被他泼在了公交车的地上,弄得满地脏污,都是滑溜溜的肥皂水。长管子被那孩子拿在手里戳来戳去,一直在攻击周围的乘客。几站下来,凡是经过这个孩子的乘客无一幸免,而他的爸爸妈妈根本不阻拦他。最后,坐在边上的一个年轻姑娘实在忍受不了,严肃地对这对父母说:“如果你们再不阻止他,就会助长他的攻击欲。”这位妈妈委屈地说:“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有攻击欲?你不要这样说我家孩子!”正说着,这孩子就把手里的东西狠狠地戳到了自己母亲的脸上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有怎样的父母,就有怎样的小孩。同样的,看一个小孩怎样,就大概可以知道父母怎样了。小孩子不听话,大都是父母“言传身教”的结果。 1父母错误方式,导致孩子无视父母的要求小孩睡觉很难哄,很多妈妈会不耐烦,连吼带拐地把孩子赶上床,合适的说法,应该是:宝贝,睡前故事时间到了,今天妈妈给你讲一个你没听过的故事哦。睡觉习惯是需要慢慢养成的,而不是每次都是厉声斥责,这样孩子会装作听不见或者故意反抗,不合作。贪玩是孩子的天性,时间到了孩子还不睡觉,说明他不困,直接催促是很难强迫孩子睡觉的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与睡觉相关的事情,比如睡前故事,陪孩子聊聊天,总结今天孩子的表现,给孩子鼓励和表扬,让孩子乐意上床,就离目标不远了。 非暴力不合作这一招,对小孩来说,治标不治本,养不成好的习惯,依然会屡错屡犯。除了睡觉,对于不按时吃饭、不在适当的时间地点瞎玩闹的孩子,可以参考让孩子做一些相关联的事情,让他们轻松接受你要求的事。2父母言行暴戾,小孩敏感霸道小孩的好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,最关键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。小孩子的天性需要保护,但也要改正一些暴戾习气,很多暴戾习气重的小孩,是从父母身上模仿的。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霸道、自私,言语刻薄的小孩,让人头疼。其他彬彬有礼,听话的孩子却让人喜欢。孩子群中,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差异,原因在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。 在家动不动就大声说话,甚至谩骂叫嚣的父母,孩子耳濡目染,亲眼目睹这样的家庭氛围,开始的时候,小孩子是惊恐和焦虑的,心里会留下阴影。而一段时间后,孩子习惯了这样嘈杂的父母交流方式,便学会父母暴戾的言行,以此来作为保护自己的工具。所以,从小生活在恐惧环境下的小孩,会比较敏感,以不合群、爱搞破坏等比较抗拒、不合作的方式来面对周围的环境,往往以此来进行自我保护。父母之间发生争吵和不和的时候,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。应该尽量改变这种交流方式,和谐家庭的氛围,才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。 3粗暴解决小孩的错误,养成小孩撒谎习惯在小孩子眼里,父母就是他们的依靠和最信赖的人,自己犯了错误,第一时间是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,而很多父母则缺乏这样的耐心和意识。“都和你说多少次了,不要把玩具到处乱扔,你看都找不到了吧。”很多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都会以这样厉声的口吻斥责,有些家长甚至会朝孩子屁股上就是一巴掌。这样的处理方式,会使小孩因为害怕受罚而养成逃避,撒谎的习惯。 犯错误的小孩,因为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意识,心里会非常自责和恐惧,这个时候,父母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,轻松的氛围,而不是厉声斥责,更不要打骂,而是蹲下来,与孩子好好沟通,商量解决和改正的办法。文章整理自:微信公众号亲子微时光和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二胎时代已经来临敢生的你一定要知道怎么养